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是聞名世界的禮儀之邦。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追蜃釉f:“不學禮,無以立”;《晏子春秋》里也有“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這樣的記載。對個人來講,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秩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綜合反映。重視和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對于十七八歲的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三觀的形成期,對世界對人生既有一定的自我認知和判斷能力,又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所以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承之巔,除了常規的學業課堂,文明禮儀還應該如春曉之花,盛開在鄭州一中的文明校園里,盛開在每一個有著君子情懷的一中學子心間。
為此,我們熱誠邀請到文明禮儀講師張思家來到學校給高一高二全體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專題講座。張思家老師別開生面從甲骨文的“立”“坐”象形寓意入題,講述了古代人們“站”“坐”“行”的基本禮儀,并且讓八位同學現場示范,使同學們耳目一新。
接下來張老師又給同學們講了高中生應該懂得和掌握的校園文明禮儀,她結合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特點,除了普通的中學生外貌服飾禮儀內容,重點闡述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見面,交談應具有的基本禮節和禮貌,她列舉了許多社會和校園生活當中發生的正面和負面的實例,并讓學生們以情景劇的方式當場演示,(比如學生進老師辦公室時,不應徑直而入,而應敲門或喊聲報告示意,得到老師的應允之后方可進入,如果沒有獲得老師的允許,應默等三秒之后再行進入)有的令人捧腹,有的發人深省……最后環節,張老師特別強調指出學生們最容易忽略的家庭生活禮儀,通過一個寓莊于諧的小品表演,讓同學們不僅懂得如何更好地和父母親人相處,更懂得了如何孝順和感恩父母。
文明禮儀是個常講常新的話題,一直以來,我們學校通過主題班會、國旗下演講、讀書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已經將文明禮儀的種子潛移默化地播撒進學生們的心田,今天聽了張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同學們對禮儀的具體內容和做法尤其是平時容易忽略的細節之處有了更加明白詳細的了解。讓我們行動起來,時時與文明交談,處處偕禮儀同行。讓我們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豐富的文明信息,讓鄭州一中真正成為中華文明精神蓬勃生長的一畦良園。